全國推動建設2000個
體育公園等健身設施
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介紹,這幾年,從中央財政到地方各級財政都加大了健身設施建設力度,推動建設完善全民健身中心、公共體育場、體育公園、健身步道等力度空前。到2021年底,全國共有體育場地397.1萬個,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4.1億平方米,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.41平方米,分別比2013年增長了134.3%、71.2%和65.1%。
今年,國家體育總局會同財政部調整完善補助政策,從原來補助大型公共體育場館,擴展到中小型體育場館等更多的公共體育設施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國家體育總局計劃統籌利用各類中央資金,在全國推動建設2000個體育公園等健身設施,完成5000個鄉鎮街道體育健身設施補短板項目,使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眾。
趙辰昕表示,要推動健身場地設施由服務大型競技賽事,向服務老百姓日常健身轉變。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,支持體育公園的建設,與體育總局共同推動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國家步道體系,還將編制戶外運動發展專項規劃,體驗“足尖下的中國”。
讓全民健身公共服務
資源跟著人轉跟著人走
體育場地設施往往“一場難求”“望價興嘆”?針對相關問題,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在發布會上表示,在城市里面,人民群眾往往是“一場難求”“望價興嘆”,但是在有些地方,比如郊區、農村,體育設施卻不同程度有所閑置。
歐曉理對此表示,要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“指揮棒”作用,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、支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時,把常住人口數量作為一個重要的資金分配考慮因素,引導和指導地方優先在人口密度大、輻射人口多、體育設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,布局建設公共體育設施,方便城鄉居民就近就便參與體育鍛煉,讓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跟著人轉、跟著人走。
“我們將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為引領,推動城鄉服務內容和標準統一銜接,通過標準化來促進均等化,讓大家無論身處農村還是城市,都能夠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。”歐曉理指出。
建立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
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
學生群體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人郝風林表示,教育部不斷完善體育教學模式,推進一校一品、一校多品建設,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終身受用的體育技能。同時,保障課時抬高底線,嚴格政策標準和教育督導,強化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,嚴禁削減、擠占體育課時間。并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,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。
除此之外,還要配齊配強體育教師,指導各地多措并舉破解中小學體育教師緊缺問題。截至2020年,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師隊伍總數突破70萬人,比2015年增加14.8萬人,增幅為26.2%。“推動建立聘用優秀退役運動員為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制度。實施體育浸潤行動計劃、體育教育志愿者支教計劃。”郝風林說。